受洗成為基督徒至少8年了,深自檢討自己真是一個不及格的基督徒。
從教會開始決定要組團參加幸福小組研習會之前,心中就一直在想一問題-「楊牧師一直強調每個基督徒都是被呼召的門徒,門徒的使命就是去傳福音;人不是付不起代價,只要了解屬天的價值,就願意付代價去傳福音」,說實在的去年聽到楊牧師分享的這些信息時,心裹有被激動到,但同時也不斷的思考,「何謂屬天的價值」、「代價意指為何」?追求真理的心又被激動,但是肉體非常軟弱(懶惰鬼不斷在做工),所以遲遲沒有尋找答案的行動。
前一本整本看完的靈修書是"服事可以不流淚"(著者為牧會於烏克蘭基輔神國大使教會的桑戴-阿得拉加牧師),之後查經、讀經總是又零零落落。
今年7月參加福氣教會的幸福小組研習會後,某一天收到校園書房推播簡訊,新出版"聖經餐桌小旅行-用45道料理創造美好團契"(著者為蘇恩惠師母)、"基督是餐桌之主"(著者為瑞秋-史東),看到和料理有關,當然立馬下訂買來看,因為是料理書所以很容易閱讀,很快看完了,在寄書所附的傳單上有一本推薦書,書名又吸引到我了,就是"上帝為何不理我"(著者為楊腓力)。當下覺得有意思,而且想了想,不懂何謂代價,和屬天價值會不會和上帝為何不理我也有關係,於是開始踏上探索「上帝為何不理我」之路。
書的首頁第一句話"我們靠『獲取』以謀生,卻因『付出』而生活。",而最末的經文是「凡想要保全生命的,必喪掉生命;凡喪掉生命的,必救活生命」(路加福音17:33)
第一章引言是大德蘭(Teresa of Avila)修女的話「神啊,我不愛祢,我甚至不想愛祢,可是我想要有愛祢的想望」,太好了,原來不是只有我會有這種念頭,連修女都會有這種念頭,這樣起碼我應該不會成為無藥可救的基督徒了。
「今天的教會只看重成功的屬靈見證,失敗經歷則置之一旁,讓在座的信徒更難受。⋯⋯很多人就像逆流而游的鮭魚一樣為信仰掙札」,「教會的失敗反而證實其教義:恩典像水,往最低處流。教會能夠給世界的,不是成功的公式,而是謙卑與悔罪。」
魯益師說:「基督徒比其他人占有一大優勢⋯⋯不是因為他們的墮落成分少,或是在墮落的世界裡命比別人好,而是知道自己是墮落的人,活在墮落的世界」
第一章最後的故事,簡單摘要:
神學院畢業的萊納向一群半身不遂、腦性麻痺、智商不足的聽眾,準備一篇按著大學所學的知識的講稿「信徒得勝生命」,「你們雖然坐在輪椅上,還是能活出豐盛、得勝的生命,因為神在你們裹面活著」;聽完他講,聽得人好洩氣啊,於是有位婦女鼓起勇氣去對萊納說:「聽你講話,好像在沒有窗戶的黑暗房間聽你講太陽⋯⋯這些都不能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」;萊納原本灰心透了,經過一夜禱告,隔天他向那群人說:「我不知道說些什麼,我很困惑。如果不講得勝的信息,我不知道要說些什麼」,然後低下頭,默默站在那裹,向他進言的婦女說:「現在,我們聽得懂你在說什麼,現在,我們要聽你講話了」。
讀到這裹,我對屬天的價值依然懞然,但是我看到黑暗房間裹透出了一點光⋯⋯
留言列表